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
具食安風險之化學物質

  • 甲醛次硫酸氫鈉107-03-08

    大家應該還記得寒食節吃潤餅的小故事吧?春秋時代晉文公為了感念在過去流亡的時候幫助自己的介之推,打算冊封他於綿山,可是介之推不願意做官、避不下山,晉文公一怒之下下令放火燒山,卻意外燒死了恩人介之推。懊悔不已的晉文公設立了「寒食節」,規定此節期間都不可生火煮食,民間因此衍生...

  • 芐基紫107-03-08

    今年(2017)四月,環保署於記者會公布 13 種最具食安風險的「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」。其中有幾種大家應該不陌生,例如每年都會重新出現在食安新聞中的三聚氰胺、皂黃、玫瑰紅 B 等;但是定睛一看,名單中還有一位不太熟的朋友 ──「紫色一號(芐基紫)」,咦,它又是何方神聖呢?...

  • 三聚氰胺 107-03-08

    將化工原料加進食品,永遠是全民難以參透的議題,其中,2008年爆發的「中國毒奶粉事件」,更讓臺灣全民對於食品與化學有了不一樣的認識。此篇文章從事件主角「三聚氫胺」的身分開始說起,觸及如何及為何被加入食品、臺灣與國際的檢驗標準,最後則是如何降低暴露在三聚氰胺的環境,自身做起...

  • 溴酸鉀107-03-08

    016 年,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(Center of Science and Environment,CSE)的「污染監測實驗室」發布了一項調查:他們買了德里市面上 38 個品牌的麵粉產品到實驗室做分析,結果發現高達 84% 的品牌(32 件)殘留溴酸鉀(Potassium bromate)或碘酸鉀(Potassium iodate)...

308筆資料,第1/18頁, 每頁顯示 20 40 60
分享
  • facebook
  • google
  • line
  • 轉寄友人
  • 點閱次數:7,472
  • 資料發布日期:105-12-28
  • 資料更新日期:107-03-19
  • 資料檢視日期:108-06-14